郭建波:澄赢故里
| 招商动态 |2017-04-07
苏北盐城,我的故里,一座不大不小的小城,一座不远不近的边城,发源于长长的串场河。串场河上有座名声不大不小的小桥--登瀛桥,与桥有关的还有两个"乔":一乔为外交才杰乔冠华,二乔为中共大理论家胡乔木。"二乔"一直是盐城人的骄傲。盐城,也有"瓢城"之俗称。因小城四面环水,形似取水之"瓢"。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串场河的水比童年的日子还漫长,比乡间的秧苗还绿。河上的那座登瀛桥,在外人眼中可能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桥,而于我,于这座城市,却是一座几乎凝聚着所有记忆的桥。
现在,我终于回到了登瀛桥上,这座总是摆着薰烧肉摊的让我馋得流过不少口水的桥,这座陪着我过大年放鞭炮的桥,这桥下串长河,流着我童年的夏日时光……
一场夏雨,给本是流火的八月送来了一分秋般的清凉和朦胧。此次匆匆回到老家,是为盐城老城区的改造规划顾问等问题进行考察。在盐城市分管城市建设的年轻精干的副市长王益的亲自陪同下,我们来到了登瀛广场和四面环水的先锋岛,先锋岛上有城中仅有的几处古迹的"泰山庙"。眼前的一切让我浮想联翩。串场河似乎没有那么长那么清了,旧时热闹非凡的鱼市、集市也消停了许多。登瀛老城象是一条历尽沧桑风雨的旧船,安静地停泊在城市的西域。
据盐城史志,登瀛桥,又名永丰桥,乃城区西出口通道之咽喉。传为明代人沈登瀛捐资建造,是明、清"盐城八景"中"登瀛晚眺"的故址。历史上的清同治六年(1867)、光绪二十年(1894)、民国11年(1922)曾三次修建。民国16年该桥中孔烧毁,后修复。民国27年被侵华日军焚毁,次年修复。民国35年为纪念王若飞遇难,改名为"若飞桥",次年又被国民党四十二集团军烧毁,后为我人民解放军修复。解放后,又几经历届政府的修建和改善。
一座不起眼的小桥,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背负着太多太多的希冀。
现在,新一届盐城市政府,不但把与长三角接轨的两条高速公路通到了这座苏北"边城",还把这座方圆一两平方公里的小城一下子扩大了十几倍,当然招商引资的负担也重了。但是,最令我振奋不已的是眼下围绕登瀛文化的"瓢城文化复兴计划"。这个旧城改造的计划要把登瀛老城建成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
离家十多年,总是牵挂着我的登瀛故里。在全国一片将城市"做大做强"的城市化浪潮中,盐城终于做大了,登瀛却格外的苍老。
在离别盐城的晚上,我与同事两人从盐阜宾馆门口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沿着灯火阑珊的建军路又来到了昏暗的灯光下的登瀛桥,串场河水静穆无声。
告别登瀛桥,就象告别母亲,告别串场河,就象告别儿时的朋友,让我梦牵魂绕。登瀛,我的母亲,现在,你的儿女们又要为你梳妆打扮了。我想,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登瀛应该回到她昔日的容颜和繁华。
谢谢